就在寻相,裴行俭率军痛击契丹,靺鞨之时,唐军大部已然开始缓缓后撤。
从幽州涿郡到渝关,再到营州北边的怀远镇的一路上,都是一拨一拨唐军和民夫向南行进的身影。
十余万大军,外加十余万的民夫,想要撤下来肯定一声令下就能完成的事情。
尉迟偕在五月初接到的朝廷诏令,随即便命寻相,裴行俭率军西出,沿辽西走廊进入契丹草原。
到了五月中,尉迟偕才以左御卫大将军府的名义发出正式的撤军军令。
这个时候,大军之中的高级将领们在一场接一场的军议当中都已做到心中有数。
幽州的官员以幽州总管府为首,驻守在幽州的唐军则以有御卫大将军步群,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首做好了接应大军回撤的准备。
之间还有兵部侍郎窦轨,户部侍郎张公瑾等人居中协调。
实际上在四月末的时候,幽州这边率先接到诏令的时候,撤军的准备事宜便已开始。
从山西运往河北的粮草,军械,战马,兵员等便陆续停了下来,另外从东南数道到河南,再到河北幽州一路的漕运也日渐稀疏。
一直到五月中,其实就剩下把前方的大军和充作民夫的府兵撤回来这一件大事了。
…………
当年李破率军南下,攻入关西的时候就曾说过,尉迟偕有大将之风。
本来当初首战之功给到的是尉迟信,结果尉迟信才能不足,错失良机,之后便再没有出外领兵过了。
反而是早年性情偏于暴躁的尉迟偕历练了出来,用兵有度,善于把握战机,渐渐得到重用,如今和张伦一东一西,统领重兵,并为诸将之首。
还有就是尉迟恭,李破也给了他机会,让他率军平定萧铣,结果也都知道,尉迟恭率军顿兵于南阳,血战之下,虽说最终得胜,却损伤惨重,让李破极为恼火不说,大将军们也对尉迟恭的才能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于是和尉迟信一样,尉迟恭后来也少有领兵的机会了,如今更是作为李破的亲信将领,在督造皇陵。
在平定诸侯的战事当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还就是李靖,徐世绩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再就是各处降人中的杜伏威,王雄诞,苏定方,刘仁轨等。
不过别看人才辈出,可还是那句老话,所谓帅才难得,如今大唐能够独当一面,放心交付重任统领重兵的只有那么几位。
李靖,张伦,尉迟偕,屈突通四人而已,之下勉强入围的是南海大都护李道宗,吴王杜伏威,徐世绩,赵世勋,李年,宇文镬等几位。
而从此次撤军事宜上便可以看的出来,尉迟偕做的不急不缓,不但稳住了大军的军心,撤军之时也条理清晰,秩序井然。
…………
五月中虽说还没有到关外的雨季,可雨天还是渐渐多了起来,当年杨广第一次北征辽东,兵部尚书段文振便建言杨广,要速战速决,以免拖到六七月份大雨一下,会给隋军带来难以想象的麻烦。
如今大唐制定的战略也是在尽可能在六月结束辽东之战。
可惜的是这次战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同时降雨也让撤军变得更为艰难,尉迟偕和众将商议的是一拨一拨的把大军撤下来。
留下两万人驻扎在营州,还可以把一部分粮草辎重囤积于此,不用再费心费力的运回去。
…………
大唐元贞八年五月十八,怀远镇唐军大营。
时当正午,天色昏沉如夜,彤云密布,电闪雷鸣,雨水如瀑,大风刮起阵阵水雾,几乎对面不见人影。
这是辽西入夏之后的第一场豪雨,雨下了已有一个时辰,让唐军大营的一切活动都停了下来。
数百骑身披蓑衣的骑士在雨中艰难行进。
“前面就是怀远大营,咱们再快些。”
有人在雨中大声喊道,不过天上闷雷滚滚,狂风呼啸,落在旁人耳中,声音已是模糊不清。
此时这些人心里面估计都是一个念头,他娘的真是见鬼了,怀远镇近在咫尺的时候竟然遇上了这种鬼天气。
当人们终于透过雨雾,隐隐看到了大营的轮廓,于是哆哆嗦嗦的纷纷催马加紧前行。
好不容易来到大营前面,守门的军士在雨中高声喝问。
前头有人翻身下马,艰难的拉着马来到大营门前,守门的几个军兵在大雨之中模模糊糊的只看到一个人顶着一颗黑乎乎的脑袋,顿时都被吓了一跳。
当即便有人抽出了兵刃,“鬼啊……”
待人影来到近前,扬起头发,才露出一张被冻的有些青白的脸,守门的军士才算松了口气,原来是人来的。
稀奇的是竟然还是个女人。
“来的是哪个?怎么大雨天的赶路?不怕死吗?”
营州地处关外,正经的边塞之地,以今日的雨势,碰上山洪人就没了,而且很容易迷路,就算是大军正值撤军之际,遇上这种天气,也都会选择在高处就地扎营。
还会赶路的人要么第一次来营州,要么就是有紧急军情。
女人被冻的直打哆嗦,却还是用力锤了捶胸,“马邑校尉刘韶娘奉命前来军前效力,后面是鸿胪寺李少卿,长安来的,我等一路护送来此公干。”
守门的军士领头的是个营尉,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一脸狐疑的抬头打量着慢慢凑拢过来的人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m.qingdouwx.com)北雄新青豆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